第1824章 菩萨心肠 (2/2)
美女中文网 91wx.com,我真不是学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200多阵亡的家丁奴仆,赵顺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他可没时间在这一家磨蹭太多时间。
直到管事带着家丁消失无踪,赵笙才哭嚎着抓起了银袋子,不知道用什么心情打开袋子,清点一下,20两白银。
赵笙这个已经有了白发的中年,哭的更加撕心裂肺了,20两白银,的确是一笔不俗的财富,至少对他这样的小门小户而言,是一笔大财。
话说只看银两数目,不对比物价的话,这就没多大意义。
银两的价值,关键还要看购买力,物价水准,若是在齐国,一石米才两钱银子,一两能买五石,差不多五百斤。一个人一天吃一斤大米,一两银子能吃一年多。
但鲁国就不行了,鲁国岛屿面积小,岛屿上平原也少,土地没那么肥沃,当地米粮等主食,勉强才能供养本国百姓,大部分人吃主粮还吃不饱,在这里更多靠商贸、渔获等供给食物。
米价,在这里一两才一石,一百斤左右,是齐国五倍。
20两银子,若是买大米才20石。
这还是五倍抚恤!
换句话说,跑海的水手、家丁奴仆正常情况下战死,就是四两抚恤金烧埋银,价值400斤大米。
而此刻正在登记加入齐国的赵顺,入齐就能领十亩良田,一年三熟,撒进去种子不用管,一亩一熟就是两石,两百斤,一亩良田一年轻松600斤左右的米粮。何谈十亩??
好好的儿子就那么死了,换来了五倍抚恤,赵笙该哭么?他当然想哭,可他更知道,在鲁国范围,那些正规在册的鲁国军士,战死后烧埋银才5两而已。听说商唐帝国在册的士兵,烧埋银才是20两,鲁国身为小国,当然没办法和帝国对比。
别看鲁国官兵烧埋银比萧家给的多……问题是,鲁国真正在册的官兵战死后,抚恤金烧埋银,会不会被上官克扣?那些克扣简直是一种常态了,没有克扣才是奇迹。
层层克扣下来,官兵的五两烧埋银,能有二两落入家属手中已经是好的了。
再则,赵顺已经卖身为奴了!生是萧家人死是萧家鬼,就算他死亡后,萧家不给一两烧埋银,外界也说不出错来。
奴仆是什么?被主人毫无理由的打死,官府都不去管的。
如果赵笙的大儿子赵顺,是鲁国官兵,死后他们家能拿2两银子,已经很好了,现在,萧家明明可以不给这一笔20两的烧埋银,却给了,还没有克扣……
他是不是该感恩感激萧家??
抓着银袋子里的银两,赵笙瘫坐在地上哭的伤心欲绝,却又不知道是该恨,还是该说些其他话。
感谢之类他肯定没有,自家儿子为萧家战死,他怎么可能去感谢?但似乎又恨不起来。对比鲁国官府,萧家做的很好了。
哭声越来越大,等院落里跑出来一个中年妇人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这正是赵顺的母亲和弟弟。
等这两位知道了具体情况后,一样是悲痛之余,有种极度错乱的无力感。
是啊,就是无力。
p;200多阵亡的家丁奴仆,赵顺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他可没时间在这一家磨蹭太多时间。
直到管事带着家丁消失无踪,赵笙才哭嚎着抓起了银袋子,不知道用什么心情打开袋子,清点一下,20两白银。
赵笙这个已经有了白发的中年,哭的更加撕心裂肺了,20两白银,的确是一笔不俗的财富,至少对他这样的小门小户而言,是一笔大财。
话说只看银两数目,不对比物价的话,这就没多大意义。
银两的价值,关键还要看购买力,物价水准,若是在齐国,一石米才两钱银子,一两能买五石,差不多五百斤。一个人一天吃一斤大米,一两银子能吃一年多。
但鲁国就不行了,鲁国岛屿面积小,岛屿上平原也少,土地没那么肥沃,当地米粮等主食,勉强才能供养本国百姓,大部分人吃主粮还吃不饱,在这里更多靠商贸、渔获等供给食物。
米价,在这里一两才一石,一百斤左右,是齐国五倍。
20两银子,若是买大米才20石。
这还是五倍抚恤!
换句话说,跑海的水手、家丁奴仆正常情况下战死,就是四两抚恤金烧埋银,价值400斤大米。
而此刻正在登记加入齐国的赵顺,入齐就能领十亩良田,一年三熟,撒进去种子不用管,一亩一熟就是两石,两百斤,一亩良田一年轻松600斤左右的米粮。何谈十亩??
好好的儿子就那么死了,换来了五倍抚恤,赵笙该哭么?他当然想哭,可他更知道,在鲁国范围,那些正规在册的鲁国军士,战死后烧埋银才5两而已。听说商唐帝国在册的士兵,烧埋银才是20两,鲁国身为小国,当然没办法和帝国对比。
别看鲁国官兵烧埋银比萧家给的多……问题是,鲁国真正在册的官兵战死后,抚恤金烧埋银,会不会被上官克扣?那些克扣简直是一种常态了,没有克扣才是奇迹。
层层克扣下来,官兵的五两烧埋银,能有二两落入家属手中已经是好的了。
再则,赵顺已经卖身为奴了!生是萧家人死是萧家鬼,就算他死亡后,萧家不给一两烧埋银,外界也说不出错来。
奴仆是什么?被主人毫无理由的打死,官府都不去管的。
如果赵笙的大儿子赵顺,是鲁国官兵,死后他们家能拿2两银子,已经很好了,现在,萧家明明可以不给这一笔20两的烧埋银,却给了,还没有克扣……
他是不是该感恩感激萧家??
抓着银袋子里的银两,赵笙瘫坐在地上哭的伤心欲绝,却又不知道是该恨,还是该说些其他话。
感谢之类他肯定没有,自家儿子为萧家战死,他怎么可能去感谢?但似乎又恨不起来。对比鲁国官府,萧家做的很好了。
哭声越来越大,等院落里跑出来一个中年妇人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这正是赵顺的母亲和弟弟。
等这两位知道了具体情况后,一样是悲痛之余,有种极度错乱的无力感。
是啊,就是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