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91wx.com,1627崛起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各种离谱的谣言,挽回官府的清誉。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尽快破案了,只要能查明真相,抓到真凶,追缴赃物,公开审判和处置凶手,自然就能把官府从目前的不利局面中拯救出来。
但问题就在于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要侦破这起案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破案难度并不在于证据太少让办案人员无从追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案子的客观证据所能提供的信息着实太多了一些,多到官府根本就没办法用“意外失火”这样的理由来掩盖杀人纵火的事实。而所有已知的证据都在将行凶者的身份指向明军,这让前期负责侦办案件的杭州府捕快根本就无法继续调查下去。
即便是在提刑按察使司接手案件,并引入锦衣卫参与协查之后,案件侦破也依然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所有的线索到了神秘苍山船这一步就戛然而止,尽管钱塘江至杭州湾沿岸配有苍山船的所有驻军据点都进行了排查,但也还是没能确认案发当天出现在通盛码头附近的那艘战船是出自何处。
既然查不出实证,军方自然是大呼冤枉,认为这是负责办案的按察使司有意打压,并不乐意予以充分的配合,而按察使司却认为军方似乎在故意隐瞒罪证。但外界却普遍认为这是官官相护造成的恶果,毕竟那位苦主林德最后一次出现在杭州府衙外的时候,曾咬牙切齿地说过官府必定会袒护凶手,就算是换了衙门来调查也难有结果,看起来似乎是知道了不少骇人听闻的内幕。
如今几天过去,纵火案非但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反而是又流出了不少三司衙门互相扯皮的传闻,越发坐实了官府中有人故意阻碍案件调查的说法。就算是身兼布政使与按察使两个职位的王畿从中协调,要求浙江都司予以配合,也难以推动案件调查取得更多的进展。
杭州城里各大衙门都为了这起案件搞得焦头烂额,但似乎没人留意海汉最后通牒中声明的五日之限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在官员们还在争论是不是该为这起案件彻查沿海州府驻军的时候,从宁波府传来了海汉战船从舟山群岛大举出动的消息。
宁波知府曲余同在浙江官场上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有人认为他为了一己之私,放任海汉人以占领舟山县,形同卖国无异。但也有不少认为舟山这种长久以来就游离于官府管辖之外的地方,换一个遵纪守法的主人也没什么坏处,至少海汉人办事要比以前占据当地的武装走私商有规矩多了,对大明也仅仅只是提出了通商方面的要求。
海汉清理了舟山群岛之后,当地的倭寇和海盗被一扫而空,反倒是给浙江的海上贸易带来了更好的发展环境。而曲余同能处理好当地官府与海汉之间的关系,没有激化矛盾引发大明与海汉之间的战争,这就已经很能显示出他为官的本事了。
至于有些人为什么要拼命反对海汉人的到来,其实明眼人都很很清楚。比如去年无故失踪那三名以反海汉著称的官员,其私下与舟山原主汪加林的关系也并不是没人知道,他们因为自身利益受损而反对海汉,那么现在就必然也会有人因为从海汉那边得到好处而选择站队。
不过当前浙江官场上主要的风向仍是倾向于对海汉要遏制其行为,还有少数人是希望能撤换曲余同,把宁波府这个油水极多的地盘给让出来,所以布政使王畿也一直在考虑是否要上书朝廷,对曲余同的任命进行调整。然而就在他悬而未决之际,杭州便出了通盛码头大火这个事,所以也就只能暂时将曲余同的事放到了一边。
如果不是宁波府传来紧急军情,王畿还真有点忘了前几天收到那封看似玩笑的最后通牒。但当他看过宁波送来的消息之后,就知道海汉人这次可不是嘴上说着玩玩而已了。
据悉海汉此次出动了作战船只数十艘,第一时间就抵近了宁波府甬江入海口的招宝山据点,并对当地进行了象征性的炮轰。虽然没有造成明军人员伤亡,但却在宁波府引发了极大的恐慌,城外民众蜂拥进城避难,唯恐海汉人打上岸来。
不过海汉海汉人并未在宁波府逗留太长时间,很快舰队便驶出甬江,向北进入杭州湾。曲余同在报告中声称“海汉战船众多,驻军寡不敌众,为保存实力仅派快船尾随监视”,就这样一直目送海汉舰队穿过杭州湾,进入嘉兴府地界。
仅仅过了一天时间,嘉兴府便也发来紧急军情,称海宁卫下属的乍浦、澉浦两处卫所均遭受海汉舰队袭击,虽然海汉人没有登陆向所城发动攻击,但却毫不留情地击沉了他们能找到的所有停靠在海岸上的明军帆船,其间也伴随有个位数的明军伤亡出现。目前嘉兴府已经集合了所有军队,提防海汉突然登陆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
海汉人的主动出击终于是成功引起了浙江官场高层的注意,这时候所有人才突然意识到,前些天发生在杭州城外的纵火案所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慢慢平息,海汉人并没有因为案件侦破工作的停滞而就此认命,他们是要以自己的方式来向浙江官府讨回一个所谓的公道。
不管纵火案的真凶是不是明军,海汉向浙江沿海地区发动战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大明面对这样的状况从来都是刚正面,不会选择逃避。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由浙江都司立刻调集各州府的部队,赶往出事地区,对胆大妄为的海汉人进行无情的打击,让他们知道侵犯大明帝国的可怕后果。
但目前有一个小小的难题摆在浙江官员们的面前,那就是包括杭州驻军在内,从浙江各州府调集的八千余名精锐,刚刚在五天前接到朝廷调令北上前往河南,参与剿灭农民军的行动去了。
上各种离谱的谣言,挽回官府的清誉。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尽快破案了,只要能查明真相,抓到真凶,追缴赃物,公开审判和处置凶手,自然就能把官府从目前的不利局面中拯救出来。
但问题就在于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要侦破这起案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破案难度并不在于证据太少让办案人员无从追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案子的客观证据所能提供的信息着实太多了一些,多到官府根本就没办法用“意外失火”这样的理由来掩盖杀人纵火的事实。而所有已知的证据都在将行凶者的身份指向明军,这让前期负责侦办案件的杭州府捕快根本就无法继续调查下去。
即便是在提刑按察使司接手案件,并引入锦衣卫参与协查之后,案件侦破也依然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所有的线索到了神秘苍山船这一步就戛然而止,尽管钱塘江至杭州湾沿岸配有苍山船的所有驻军据点都进行了排查,但也还是没能确认案发当天出现在通盛码头附近的那艘战船是出自何处。
既然查不出实证,军方自然是大呼冤枉,认为这是负责办案的按察使司有意打压,并不乐意予以充分的配合,而按察使司却认为军方似乎在故意隐瞒罪证。但外界却普遍认为这是官官相护造成的恶果,毕竟那位苦主林德最后一次出现在杭州府衙外的时候,曾咬牙切齿地说过官府必定会袒护凶手,就算是换了衙门来调查也难有结果,看起来似乎是知道了不少骇人听闻的内幕。
如今几天过去,纵火案非但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反而是又流出了不少三司衙门互相扯皮的传闻,越发坐实了官府中有人故意阻碍案件调查的说法。就算是身兼布政使与按察使两个职位的王畿从中协调,要求浙江都司予以配合,也难以推动案件调查取得更多的进展。
杭州城里各大衙门都为了这起案件搞得焦头烂额,但似乎没人留意海汉最后通牒中声明的五日之限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在官员们还在争论是不是该为这起案件彻查沿海州府驻军的时候,从宁波府传来了海汉战船从舟山群岛大举出动的消息。
宁波知府曲余同在浙江官场上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有人认为他为了一己之私,放任海汉人以占领舟山县,形同卖国无异。但也有不少认为舟山这种长久以来就游离于官府管辖之外的地方,换一个遵纪守法的主人也没什么坏处,至少海汉人办事要比以前占据当地的武装走私商有规矩多了,对大明也仅仅只是提出了通商方面的要求。
海汉清理了舟山群岛之后,当地的倭寇和海盗被一扫而空,反倒是给浙江的海上贸易带来了更好的发展环境。而曲余同能处理好当地官府与海汉之间的关系,没有激化矛盾引发大明与海汉之间的战争,这就已经很能显示出他为官的本事了。
至于有些人为什么要拼命反对海汉人的到来,其实明眼人都很很清楚。比如去年无故失踪那三名以反海汉著称的官员,其私下与舟山原主汪加林的关系也并不是没人知道,他们因为自身利益受损而反对海汉,那么现在就必然也会有人因为从海汉那边得到好处而选择站队。
不过当前浙江官场上主要的风向仍是倾向于对海汉要遏制其行为,还有少数人是希望能撤换曲余同,把宁波府这个油水极多的地盘给让出来,所以布政使王畿也一直在考虑是否要上书朝廷,对曲余同的任命进行调整。然而就在他悬而未决之际,杭州便出了通盛码头大火这个事,所以也就只能暂时将曲余同的事放到了一边。
如果不是宁波府传来紧急军情,王畿还真有点忘了前几天收到那封看似玩笑的最后通牒。但当他看过宁波送来的消息之后,就知道海汉人这次可不是嘴上说着玩玩而已了。
据悉海汉此次出动了作战船只数十艘,第一时间就抵近了宁波府甬江入海口的招宝山据点,并对当地进行了象征性的炮轰。虽然没有造成明军人员伤亡,但却在宁波府引发了极大的恐慌,城外民众蜂拥进城避难,唯恐海汉人打上岸来。
不过海汉海汉人并未在宁波府逗留太长时间,很快舰队便驶出甬江,向北进入杭州湾。曲余同在报告中声称“海汉战船众多,驻军寡不敌众,为保存实力仅派快船尾随监视”,就这样一直目送海汉舰队穿过杭州湾,进入嘉兴府地界。
仅仅过了一天时间,嘉兴府便也发来紧急军情,称海宁卫下属的乍浦、澉浦两处卫所均遭受海汉舰队袭击,虽然海汉人没有登陆向所城发动攻击,但却毫不留情地击沉了他们能找到的所有停靠在海岸上的明军帆船,其间也伴随有个位数的明军伤亡出现。目前嘉兴府已经集合了所有军队,提防海汉突然登陆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
海汉人的主动出击终于是成功引起了浙江官场高层的注意,这时候所有人才突然意识到,前些天发生在杭州城外的纵火案所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慢慢平息,海汉人并没有因为案件侦破工作的停滞而就此认命,他们是要以自己的方式来向浙江官府讨回一个所谓的公道。
不管纵火案的真凶是不是明军,海汉向浙江沿海地区发动战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大明面对这样的状况从来都是刚正面,不会选择逃避。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由浙江都司立刻调集各州府的部队,赶往出事地区,对胆大妄为的海汉人进行无情的打击,让他们知道侵犯大明帝国的可怕后果。
但目前有一个小小的难题摆在浙江官员们的面前,那就是包括杭州驻军在内,从浙江各州府调集的八千余名精锐,刚刚在五天前接到朝廷调令北上前往河南,参与剿灭农民军的行动去了。